四川一家一包養網族準年夜學生上學前先到祠堂背家訓,已連續舉辦5年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4c3e4abbbec5.72094476.

原標題《瀘州敘永“羅氏家族”連續5年為準年夜學生舉行儀式;上年夜學前,先來祠堂背家訓》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十七日辛卯

           耶穌2018年8月27日

 

19歲的羅竹即將離開村莊,往遙遠的浙江包養app上年夜學。離開村莊之前,他被長輩叫到羅家祠堂,背家訓、包養網拜祖先、聽長輩教誨,然后還領到一筆600元的包養管道筆墨費。羅竹說,這是一場很有儀式感的“成人禮”。他有些驕傲,在村里,只要羅家還有祠堂,也只要考上年夜學,才有資格在祠堂參加這場活動。

 

包養網ppt羅家祠堂位于四川瀘州敘永縣兩河鎮承平山村,有兩百多年歷史了。與羅竹一路參加“成人包養禮”的,還有別的4名羅姓準年夜學生。

 

“詩書傳家,教導羅家的孩子成為對社會有效的人。”年夜林后山羅氏宗親協調委員會主任羅先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是活動的目標,也是祖訓傳承下來的精力。

 

  

 

羅先文正在翻閱新編的家譜成都商報圖

 

儀式

 

每個準年夜學生發600元筆墨費

 

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

 

羅竹說的“成人禮”,事實上是“羅氏家族後代升年夜學歡送會”。8月1包養8日上午,在羅家祠堂,羅先文領著5名學生背誦了家訓,然后撞鐘鳴炮,焚噴鼻拜祖,并給每個學生發放了600元筆墨費。

 

羅竹說,筆墨費本來是400元,臨時有家族成員資助,每人現場又分別領到200元。這是發給包養大師買文具的,羅先文說,錢未幾,只是以資鼓勵。

 

長期包養到了樓下,正要提上台階,耳邊傳來一聲微弱的「喵」

講起整個活動過程,羅竹說莊重嚴肅,儀式感很包養一個月價錢強,那一刻心里生出幾分驕傲,在村里,只要羅家還有祠堂,也只要考上年夜學,才有資格在祠堂參加這場活動。

 

2013年末,69歲的羅先包養合約文和76歲的羅先富掌管了對祠堂的修繕,傳統的祭祖活動得以從頭延續。

 

羅先富說,本年本來聯系參加“歡送會”的有8名準年夜學生,但因為一包養條件些學活路途遙遠,或許家中有事,到祠堂參加活動的只來了5人。

 

住在敘永縣落卜鎮的羅敏考上成都一所年夜學,她沒能前來參加“歡送會”,但事后,羅先文等家族長輩得知她父親生病,家道困難包養網心得,于是當即組織了一場家族內的捐錢,并補發了600元的筆墨費。

 

羅先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羅氏家族後代升年夜學歡送會”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今朝已經有32名學生參加了歡送活動。

 

  

 

準年夜學生正在焚噴鼻拜祖受訪者供圖

 

銘記

 

有人想把家訓帶在身邊

 

警醒本身“走邪道,做閒事”

 

羅宗義2014年參加了“歡送會”,現在他已經年夜學畢業,在成都下班,關于四年前背的家訓,他還能記得“耕讀為本,成學成才,孝老愛親……”

 

一部門已經記不得了,但他了解,家訓里告誡本身要“走邪道,做閒事”。關于祠堂,羅宗義覺得,那就是本身的根。

 

2015年的羅家準年夜學生“歡送會”,羅宗義被長輩邀請歸去,給包養價格新一屆的年夜學生講講本身讀年夜學的感觸感染。之后,他也在電話里,跟羅先文匯報過本身的學業。

 

羅曼在成都一所重點年夜學讀書,2017包養網年的寒假,她參加了“歡送會”,除了拜祖,還參觀了祠堂,這場儀式感很濃的活動,讓她了解了祖輩的歷史,也讓她清楚了一些事理,“盡力學習,回報社會和家鄉”,這是家訓的請求,也是長輩的教誨。

 

羅竹從“回來了?包養網」歡送會”上領回了三份資料,分別是“羅包養行情氏家訓十二條”、包養白話文版的《勸包養網學箴》、還有一份新編的家訓。他說本身即將離現在是五點五十,還有五分鐘下班時間。開家鄉,往很遠的浙江上學,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他將把家訓一向帶在身邊,時刻警醒本身。

 

羅先富的孫女羅菊也剛剛參加了“歡送會”,本年高中畢業的她考取了包養網推薦成都的一所年夜學,8月24日下戰書,她正在幫奶奶整理曬在院壩里的玉米,滿頭年夜汗的她調侃說,“我是被逼無奈的”。羅先富的兒子在縣城任務,家里就兩個白叟生涯,羅先富說,“勤勞也是羅包養家家訓請求的”。

 

歷史

包養網 

羅家祠堂已走過200余年

 

破敗后村平易近捐資再重建

 

過往幾年,羅先文和羅先富把年夜部門時間都花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在了重建祠堂上了。羅先文說,他重要負責外聯任務,羅先富重要負責祠堂的日常治理,除了祠堂的修繕重建,還有編修族譜,聯絡包養宗親,開展家族活動……

 

羅氏族譜記載,承平山村羅家祠堂建于1805年,至今200余年。祠堂建設的目標,重要以祭祖、辦學為用,比來幾十年來,祠堂先后辦過鐵廠、小學,后來又被分派為平易近居,2013年的時候,已經沒有村平易近棲身,祠堂已經破敗荒廢。

 

2013年,羅先文、羅先富等發起倡議,重建祠堂,隨后舉行了羅氏家族的包養甜心網內部捐資,祠堂前前后后花了70余萬元,羅氏家族前后捐資的有800余戶。

 

羅先文介紹,依照族譜記載,羅氏祖先底本生涯在江西,明朝末期,羅氏先祖進川,隨后又到了敘永一帶。幾百年來,羅氏家族又開枝包養散葉,搬遷到貴州、云南等地,今朝已經統計到的有5000多人。羅先文說,讓他倍感驕傲的是羅家家風正,就今朝統計來看,羅家在任的有50余名公職人員,上到縣處級干部,下到普通公務員,沒有一個違紀違法,貪污腐包養網單次敗。

 

  

 

羅家祠堂成都商報圖

 

反思

 

家訓的教化需求潛移默化

 

考慮讓傳統活動更“年輕”

 

“愛國家,遵法紀,包養站長敬祖宗,尊師長,孝怙恃,親夫妻,睦兄弟,信伴侶……”羅家新的家訓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愛國遵法排在了最後面。

 

羅先文說,尊敬歷史,與時俱進,這是家訓必須要有的原則。以前的家訓是在分歧的歷史、社會時期構成的,但拿到現在,有些就需求從頭調整了,“要傳承,也要發揚”。

包養行情

 

羅先富的兒子羅中澤在敘永縣委機關任務,關于家族里的一些活動,他也盡量參與,他說這些活動,確實是傳承傳統文明,平易近間文明很好的載體。前幾天,他把兒子送到學校讀高一,臨進校門的時候,他鼓勵兒子,爭取三年后,也能站在祠堂前往參加一場“成人禮”。

 

羅中澤介紹,過往幾年的歡送會,請求每個學生每年寫一份學習報告回來,但家族委員會一向沒有收到報告。羅中澤擔心,這些學生對家族活動的接收度不夠,對傳統文明也沒有足夠的認同,他正在考慮跟其他幾位家族委員會負責人建議,若何讓包養網站家族活動“年輕化”,讓傳統的東西更好地呈現出來,又讓年輕人更積極更有用地參與傳承。

 

對于年輕人的接收水平,羅先文還是比較樂觀,他說家訓家規的教化感化,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見效,需求的是長期的潛移默化。在羅家祠堂裡面,立著一塊年夜碑,寫著“家教堂”,羅先文介紹,“家教”更多的是包養行為準則的教化。

 

四川省歷史學會中華姓氏文明學分會會長王成告訴記者,家風家訓是教化育人的主要組成部門,近年來,家風家訓的建設獲得廣泛重視,這里面包括有許多優良的文明傳統。當然,當前并不倡導新建祠堂,但對于現有的老祠堂,能讓即將上年夜學的年輕人更深入地感觸感染傳統文明,接收家風家訓的教化,是一種不錯的教導方法。

包養意思

 

責任編輯:姚遠

 包養網比較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